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书籍、文件的电子化是一个趋势,譬如现在诉讼文件的发放,包括原告的起诉书、被告的答辩状以及证据、法院的判决书都是电子化的,且电子送达了。电子化的好处是,节省纸张、发送迅速、保存方便、几乎不占面积。缺点也有,就是失去了读书的质感,以及原件的核对困难、影响视力等。这些是电子化付出的代价。利大于弊,就有前途,就如网店干倒实体店铺,是市场自发的行为。

家里藏书的电子化已经几年了。一方面是书多,几千本,占房间面积,翻找不容易,而且每次搬家,非常沉重,又舍不得扔掉,既爱又恨。另一方面是,书籍的电子化技术在成熟,譬如 epub版的书籍很小,容量很大,使用Neat Reader来阅读,可以随时查找,且可复制粘贴,非常方便。Wps阅读PDF文件时,可以复制出来。这样几千本书,放在一个小小移动硬盘中就可以了,大大解放了房间的使用率。我看何兆武老先生讲家里,到处是书,要找本书来读费力,而钱钟书家里几乎没有藏书,他做学问主要是靠做笔记。把书读过,记下有用的内容,书也基本发挥作用了。毕竟经常翻来翻去的书籍是不多的。

还有一个原因是,不那么热衷于读古书了。所收集的书大概六七成是古书。古书思想不多,读来读取几十种而已。以经史子集为例,经是儒家的经典,但儒家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产物,是古代的意识形态,讲求是等级制度秩序稳定,与现代法治的平等、市场经济的资源自由配置格格不入。读多了,担心食古不化。再如史,大概最能说真话的是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了,《史记》之后真话就少了。李世民看史书后,史书可信度更低了。乾隆的编纂四库全书也改了很多。读古书就如看戏剧,层层积累的素材,要不断去疑古,从平常记载中看出真谛。子书最有意思,尤其是老庄,逍遥自在。但也只有战国的百家争鸣与三国时期,思想略微自由。除了佛教是外来的思想生根,其他思想原创很少。理学不过是援佛入儒、坐而论道。集部看的最多了,研究古往今来的文学表达方式。以为,最有质感的表达是三国初期与清初的大家手笔,每一个字箭无虚发,又有学问在焉,可谓汉语典范。读书的目的,是增加知识,以能站在居巨人的肩膀上,作出自己的原创。假如没有自己的原创,则读书就如看戏的娱乐了。

书籍电子化的途径有二种,第一种是按图索骥,到各大网站下载电子书。只要书名准确,大抵可以找到。当然,电子书是有版权的,花钱买版权书,是尊重作者。只要做有心人,书总找得到,知识总是在追求知识的人手中。第二种是自己手上的好书,通过vflat等软件制作,拍照下来转为PDF文件,再集合一起,就是一本电子书了。希望以后能出现第三种途径的电子书,就是各大图书馆能免费开放所有的电子书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丁金坤

丁金坤

4785篇文章 58分钟前更新

上海律师。浙江建德人。士之读书治学,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,真理因得以发扬。负笈浙江林学院、华东政法学院。曾就职政府、法院,后做律师。本博客期以持平之论,匡法之得失。业务专于刑事辩护、海事海商、知识产权、涉外诉讼仲裁等。  Email:lawlaw202@outlook.com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