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余杭章太炎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,国学讲的头头是道,经史子集如数家珍。他自己文风古奥难解,但说起别人的文章来毫不含糊,就像金圣叹解读天下才子书,是独一无二的评论家,也如美食家,不是一流的厨师,但能品尝出一流的味道。

 

章太炎在《国学概论》中指出:文学以“发情止义”求进步。情是“心有所言,不得不言”,义是“作文的法度”。桐城派文章、王渔阳的诗无味,有义无情。侯方域、魏禧文章,非无感情,但绝无法度。黄宗羲、王夫之学问虽博,但黄文像批语,王文非常生硬。顾亭林批韩昌黎因文生道,因不少韩文不发乎情,苏东坡文也一样。——章太炎的“情义论”是很有见地的。梁启超的文章很多人喜欢,就是因为其“笔锋常带感情,别具一种魔力”。唐德刚半文半白的文风也颇吸引人。《史记》的文章生龙活虎,好像亲临现场,《左传》之文清晰分明回味再三,《红楼梦》是写到心里去了。这些文字的共鸣,也就是王国维认为的“不隔”吧,我的理解是因为情深而能文采勃发(很多人酒后也能激发)。反之《盐铁论》《论衡》《容斋随笔》等书,内容甚好,但言之无味,很让人看不下去。故文章如女孩,先是外表吸引人,又谈吐有度才能吸引住人,

 

章太炎在《国学略论》中指出:骈文、散文各有短长。头绪纷繁者当用骈,叙事者止宜用散。议论者骈散各有所宜。——这条很实用。当千端万绪无从下笔时,就不要一一去说了,而是骈文起头或总结,统而概之,而要细如指画写一段事件本末时,则以散文。章还指出,自唐以来论文以气为主,大抵见理清、感情重,自然气盛。——这话合陆游的“功夫在诗外”“文章本天成、妙手偶得之”。好的文章总是“文出无心,一气呵成”,譬如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、祢衡《鹦鹉赋》,这是厚积薄发,加上天赋,故所向无敌,而杜甫的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则是刻意所为,后天可成大器,但英姿不俊爽,这也是杜甫与李白的不同吧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丁金坤

丁金坤

4695篇文章 6小时前更新

上海律师。浙江建德人。士之读书治学,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,真理因得以发扬。负笈浙江林学院、华东政法学院。曾就职政府、法院,后做律师。本博客期以持平之论,匡法之得失。业务专于刑事辩护、海事海商、知识产权、涉外诉讼仲裁等。  email:ad1902@163.com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