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周末,赶时髦去上海书城买了两本书,一本书是柴静的《看见》,一本是余秋雨的《中国文脉》。《看见》的书尾广告词写的很好,作者选择了“强烈生命印象的人”,但打开一看,就说去中央台的事情,我不感兴趣,没看到底。余秋雨的“中国文脉”是一气呵成的生硬(大概是学韩愈的“词必己出”)。不以人废言,虽然余秋雨悲备受争议,但这本书还是有其独特视野的,一些见解也可,譬如说司马迁的散文最好,汉赋是假大空等。之后,去三楼买了几本法条书,法理书一般不买了,天天看网文,可以记笔记的,而且记得牢。注意到最新的2013年司考法条中,还没收进最高法院关于刑诉法的司法解释、最高检察院的刑事诉讼规则、六部门关于实施刑诉法的规定等,这些多如牛毛的文件,估计让考生读的昏天暗地,估计他们在纳闷为何不立一个刑诉法典呢?——而不知道,立法技术就是这点水准了,以及故意留后门给司法机关做利己解释的。而后,再去六楼买了两张碟片,即《碟中谍4》和《告密者》。现在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很强了,《碟中谍》网上搜不到免费的,只能去店里买正版的29元。不过,看后觉得值。电影中展现的高科技让人迷恋,确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以前鸦片战争是炮舰,现在的互联网技术等,无一不是西方的发明。想到这些,再看见中国文脉,也仿佛看到了自己抱残守缺,要实业报国啊,传统再捣鼓,也难追世界先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