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标点符号的出现,就如阿拉伯数字的发明,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古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。只有很少量句(。)读(、)点评,没有形成独立的标点符号系统。春秋《侯马盟书》中使用二短横号和点号,秦朝《睡虎地秦简》中的圆点号、钩识号,是无意识使用标点。汉朝出现“句读”两字。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解释:“,”有所绝止,而识之也;“」”钩逆者谓之;“I ”钩识也。清代姚鼐认为:“圈点启发人意,有愈于解说”。

看现代图书馆藏的电子版古籍,大抵是雕版印刷。竖排繁体、密密麻麻的汉字,一旦句读分错,则误入歧途,或读不下去。古籍断句,在散文中使用“之乎者也”虚词,骈文中则通过选择实词来连接。近代白话文运动,1916年胡适在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《论句读及文字符号》,是第一篇系统地论述新式标点符号的论文。指出:“无符号则文字之意旨不能必达,而每多误会之虞”,“无符号则文字之用不能及于粗识字义之人”,“无符号则文字之结构,与句中文法上之关系皆无由见也。”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《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》,新式标点符号才诞生。

在国外,标点符号出现也很晚。希腊文是使用简单的点号来断句。直到十五世纪,意大利的语法学家马努提乌斯,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,制定五种印刷标点:逗号(,)、分号(;)、冒号(:)、句号(.)和问号(?)。西式标点符号才出现。为何文字出现那么早,标点符号却出现那么迟?值得研究。按理,口头语言,说话时停顿即是标点,而书面语中,完整的一个意思,是必需一个符号来识别的。

第一个介绍西式标点符号的人,是清末出身同文馆的张德彝。他八次出国,每次都记下日记。在《欧美环游记》介绍标点符号说:“泰西各国书籍,其句读勾勒,讲解甚烦。如果句意义足,则记‘。’;意未足,则记‘,’;意虽不足,而义与上句黏合,则记‘;’;又意未足,外补充一句,则记‘:’;语之诧异叹赏者,则记‘!’;问句则记‘?’;引证典据,于句之前后记‘“”’;另加注解,于句之前后记‘()’;又于两段相连之处,则加一横如‘——’。”显然,他只是出于好奇的观察,但无意于研究使用。就如他滞留法国期间,记录了巴黎公社,没料到成为珍贵的史料。

标点可以神文章之用。下面说说法律白话文中的标点符号,一方面要正确适用标点符号,另一方面则要理解标点符号与文章逻辑的关系。

第一、段落而言。段落与段落之间,要留出空格段(留白)。这样符合阅读习惯,且使每一个段落形成一个主题,层次分明。自然而然形成的段落,意思表达行云如水。反之,如果没有留白,段落挤在一起(判决书即是如此),则上下文之间过于紧密,看到后面,容易忘记前面。查找或标识字句内容,也不方便。实际上,法律文书,不仅要分出段落,而且可在段落之前编写阿拉伯字。引用案情时,报出一个数字就可行,而不是现在第几页第几行去找。

第二、句子而言。法律文书尽量短句。短句比长句表达简明,如人眉目,五官清晰。长句的逻辑比较复杂,指向不够明确。标点符号的作用是代替了虚词(连词等),同时短句多使用实词,显得厚重。假如句子之间都是连词,则会显得繁冗,譬如很多的”所以,但是“之类此语。这点,可以看蔡邕的碑文,处理甚好。他的句子之间的连贯、转折,很少使用虚词,靠实词的巧妙运用,起承转合无斧凿之痕。当然,虚词不用,也不现实。骈文总是给人断气的感觉,意思不连贯。《滕王阁序》华美,不实用。

第三、词语而言。则要注意标点与虚词的并用。此处标点主要是区分词意,而不是停顿。譬如“甲方支付给的乙方费用,包括但不限于工资、加班费、岗位津贴、经济补偿金等。这里的顿号之间,都是并列名词,不会误解,写的越详细越好。但“100斤白糖与红糖”的写法有歧义。要写成“100斤白糖与100斤红糖”,不能写成“100斤白糖,100斤红糖”,否则理解会有歧义:白糖与红糖之间是并列关系,还是选择关系?

句读高低,文章修养。白话文大师必然是标点符号大师。白话文在失去文言的助词后,要准确表达意思,必须精密地运用标点符号。金庸的武侠小说标点就不错,短句有序。李敖也善于短句,但有时标点不到位,使得被标点的词语或句子意思不独立完整,须依赖上下文方得得其意。在合适的逻辑点上去标点,就好像开车的拐弯,方向盘太大或太小都不行,不大不小刚刚好,最为合适。而这种语感的形成是要多年锻炼的。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丁金坤

丁金坤

4785篇文章 58分钟前更新

上海律师。浙江建德人。士之读书治学,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,真理因得以发扬。负笈浙江林学院、华东政法学院。曾就职政府、法院,后做律师。本博客期以持平之论,匡法之得失。业务专于刑事辩护、海事海商、知识产权、涉外诉讼仲裁等。  Email:lawlaw202@outlook.com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