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上海一年青律师自杀,令人唏嘘。不知道是否与疫情期间压力太大有关?其律所应该给家属一个说明。其亲友在朋友圈感慨“他开发了一个小工具帮律所改善工作系统,被认为是违反保密及数据安全制度而被开除”,“亲戚或余悲,他人亦已歌!超杰是我指导的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律硕士研究生,本科也是我的母校人民大学的。没想到毕业到现在也就是短短的两年不到,就这样离开了。真不知道他工作的这个达辉律师事务所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?”。
这里重点说下,年青人择业时,正确认识律所与律师的独特关系。律师本质上是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户,因为案件代理人或辩护人只能两个,最终为客户服务的也是一二个律师,团队的合力是有限的,就如手术台上的医生,操刀的只能一个,不可能合力操刀。年青律师要学经验与技术,关键是跟对师傅。律所本身是没有啥资源的,既没有产房、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,也没有专利、商标、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。律所的最大资源就是知名律师,使得律所名称有品牌效应。一旦知名律师离开律所,律所招揽不到、消化不了疑难复杂案件,则泯然众人了。
律所的大小,就如大店小店。年青人喜欢去大律所,看中资源多、平台广、薪水高,想法无可厚非。但更要看透本质,这些资源都是属于知名律师,而不是平台本身所拥有的。如果一个所没有知名律师,却给年轻人开高薪,无疑不符合商业逻辑。律所自己都没有赚到大钱,可以开出高薪?这样所里的年青律师必定意味着极大的工作压力。
年轻律师走向成熟律师,道路的艰难,需要长期的积累。律师一方面是法律人,娴熟法律。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。纸面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,又相差很大。要长期办案,实践中打磨,才能准确运用法律,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。律师另一方面是商业人,要形成稳定的客户群,才有经济上的保障。这些客户群,可以是法律顾问单位,也可以是某专业领域内的客户。律师一旦有自己的客户群,拥有自身价值,则在任何律所都受欢迎。反之,如果没有自带客户群,无论去大所、还是小所,只能屈身于打工。本质上律师是法律的个体户,靠的是自己的法律知识谋生,而律所只是律师挂靠的单位而已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律师不停的换所,并不稀奇。最重要的事情是该律师本身有多大的价值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