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看到一篇,写武汉老校长刘道玉的见解《真正的人才都是自学成才的》,于我心戚戚焉。略不同的是对人才的定义。人才不等于大官大富或高社会地位。人才是指有巨大原创力的人,理科有社会发明,文科有经典作品,企业家有良好管理,法律人士有制度创设。这些是真正奉献与开发了个人才华。故人人都是可造之才,专注一事,必有所成。人人也都是平等的,不应论资排辈分为三六九等级森严,充满歧视与偏见。而真正的自学成才,是后天中的不断学习与总结,海纳百川有容乃大,最终立在潮头上。假如不终身学习,即使以前读书甚好或者小有成就,大抵也会是伤仲永,泯然成为众人。沈从文说过,“耐得住”的人生,最坏不过大器晚成!
理想归理想,现实归现实。世俗的交往中还是有很大文化差异的,包括城乡差别。过年期间的聊天话题感悟就很深,有时都不知道怎么聊天了,譬如说小镇是不会关心俄乌战争的,对于病毒也在怀疑是否帝国主义放毒,认为律师或是在为坏人辩护。老师只记得当年学习好的同学,同学们之间的印象也还停留在当初。这些都是环境所造成的信息差,每个人的观念来自所处的具体环境,这些成年人的观念难以改变的,只能和而不同,不同的意见就不说,说点共同的东西。网上看到有人过年回去聚会,因观念不同,掀掉桌子,不欢而散,那真的没有必要。换位思考,假如自己也在小镇,所接受的是当地信息,那么我们也与他们也一样的,假如他们在外面,有多元信息,思考也必不同了。所以同学亲友还是好同学好亲友,认识到不同观念的原因是因信息差就涣然冰释,没有芥蒂了。也不要做试图改变别人观点的傻事,故人心大抵停留在过去的,不能赢得的。那个陈胜发迹后,见到发小乱说,陈胜就杀了他,那是陈胜心胸之狭隘,没有换位思维,不能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。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思想,而思想的形成在于信息,不同的信息造就了不同思维。我们要做的是容忍比自由重要,互相尊重每个人的想法。这样的社交才会和谐。事实上,别人的不同观点,也是对自己的挑战,不同的意见不一定是别人错了,或许是自己的认知有误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