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形势是,中小企业经营困难,就业困难,于是有专家提出“付费上班“的模式,以解决上述两个困难。专家之谬,无须去驳,可是现实生活中,还真的是有付费上班的,譬如律师事务所的一大批提成律师即是。
提成律师与律所不是劳动关系,而是挂靠关系。律所给律师提供场所、行政服务,律师向律所支付管理费。律师在律所,通常要承担两块费用,一块是自己的社保,社保名义上是单位部分出资的,实际上都是律师自己缴纳的。按照上海的行情,总要3万左右一年。一块是卡座费或者房间费,即律所的房租分摊,费用1-10万不等。还有一些杂费,譬如年检费,复印费等等,各所规定不一。总而言之,如果提成律师接不到业务,那么须倒贴5万给单位,是典型的付费上班。而律师为了支付这5万费用,则开票的经营额至少10万,自己到手一半左右,另一半是税费等。
《深圳律师行业发展报告(2021)》指出,很多青年律师执业状况堪忧,59%四十岁以下青年律师不足提成15万元,30%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10万元。按照这个数据,年轻律师如果是授薪律师,每个月还有几千生活费,如果是提成律师,则几乎是颗粒无收。为何会如此?直接的原因是律师市场僧多粥少。律师的数量是无序发展的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考取律师资格的很少见,到2002年全国首次统一司法考试通过率仅为6.68%,而2018-2023五年的平均通过率为16.8%,2020年通过率更是23.5%。而法律市场变动不大,请律师的主体是市场主体即企业,大致是中产阶层;上层的不需要请律师;在广大的农村,法律则没有深入,偶尔有案件也就是一些分家析产、离婚、遗嘱等民事纠纷。传统的刑事辩护因认罪认罚制度的全面施行,辩护空间甚小。民告官的行政诉讼的规模,也一直在缩小。以前一些省市高院还会公布民告官的胜诉率,现在都不公布了,大概觉得公布出来的数字太低。非诉讼律师的业务,企业的收购并购等,都与经济大形势,尤其是国际贸易息息相关。
显然,在收入缺乏基本保障的情况下,律师办案很容易出现偏差。心态不好,案子也办不好。而司法界一个法官落马,往往牵出数个律师,很不正常。这些都说明,对律师业需要一个科学规划,让这一行有事做、有饭吃,受尊重,否则这支队伍确实是有点难带。付费上班终非长久之计。最近的一个趋势是,国家设立公职律师所。5月16日深圳首家公职律师事务所揭牌成立。公职所有点像以前国资所的回归,有编制,财政保障律师的收入,但公职所不可能来收编数量庞大的社会律师。而是会加剧竞争。律师业的走向,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。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,各种合同、各种规则,都是法律来调整。所以律师业还是有明天的,关键是付费上班的律师熬不熬的过困难期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