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大多数人对王冕的印象,来自儒林外史。该书第一回就推出王冕,作为读书人的表率“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”。王冕是一个嵚崎磊落的人,家穷,无以读书,给隔壁秦老家放牛,自学画荷花,不喜与官场人打交道。面对征聘,隐居于会稽山。吴敬梓最后说,笑近来文人学士,说著王冕,都称他做王参军,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?这里的王冕是一个比陶渊明还风骨的隐居者。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后,才醒悟,而王冕是不碰官场就先醒了。

第二个版本的王冕,是宋濂写的王冕。宋濂是浦江人,离开诸暨不远,也是元末明初人,应对王冕有所了解。宋濂自己是明朝的重臣,他写的王冕,总体上也是风骨人士。被李孝光推荐区当府史,冕骂曰:「吾有田可耕,有书可读,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!」但,王冕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,他是多次科举不中,再不去当官的“冕屡应进士举,不中,叹曰:「此童子羞为者,吾可溺是哉!」”。后以为天下将大乱,隐居于诸暨的九里山。即使如此,王冕还有雄心壮志“更深人寂,辄挑灯朗讽,既而抚卷曰:「吾未即死,持此以遇明主,伊吕事业不难致也。」”再后来,皇帝(朱元璋)取婺州,将攻越,物色得冕,置幕府,授以咨议参军,一夕以病死。宋濂眼中的王冕是怀才不遇了。

第三个版本是也是元末徐显《稗史集传》中的王冕传,写的最为细节生动。他说王冕好学,尝一试进士举,不第,即焚所为文,益读古兵法。着高檐帽,被绿蓑衣,履长齿木屐,击木剑,行歌会稽市。人或以为狂生。吏请不已。君斥曰:“我处士,宁与官府事!毋扰乃公为也。” 君又善写梅花竹石,有云:“花团冰玉,羌笛吹不下来”之句,见者皆缩首齰舌不敢与语。至正戍子南归,过吴中,言“黄河将北流,天下且大乱。吾亦南栖以遂志,子其勉之”。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,筑草堂,读书其中。大帅置君上坐,君曰:“今四海鼎沸,尔不能进安生民,乃肆虏掠,灭亡无日矣。汝能为义,谁敢不服;汝为不义,谁则非敌?越人秉义,不可以犯,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?汝能听吾,即改过以从善;不能听,即速杀我。我不与若更言也。”大帅复再拜,终愿受教。明日,君疾,遂不起,数日以卒。葬山阴兰亭之侧。

到底哪个王冕是真的?就如《公民凯恩》的故事:一名记者采访了五个曾经跟凯恩共事或生活的人物(凯恩的监护人银行家、报社总经理、凯恩的好友兼专栏作家、他的第二任太太、宅邸管家及图书管理员),在他们的眼中,凯恩好像是五个不同的人。每个人对凯恩如盲人摸象。可见,要真正全面认识一个人是难的,很容易断章取义,为别人的所言、或所写所欺。

就上面三个版本的王冕来说,吴敬梓刻画的是一个完美的文学形象,但不符合事实。王冕是科举后再放弃的,画的也是梅花而不荷花。他有《墨梅》“ 吾家洗砚池边树,个个花开淡墨痕。 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”吴敬梓为了塑造形象,就忽略了其科举,以及改为画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。第二个版本的作者宋濂是官场人物,臆造了朱元璋求贤的故事。故事的结局尤其令人不解。刚封个官,一个晚上就去世了,很突兀。第三个版本有传说色彩,但尚有真意。王冕曾经与大人物对话,但非朱元璋,对话内容也很中肯。可信度较高或者大家宁愿相信这样的故事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丁金坤

丁金坤

4930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

上海律师。浙江建德人。士之读书治学,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,真理因得以发扬。负笈浙江林学院、华东政法学院。曾就职政府、法院,后做律师。本博客期以持平之论,匡法之得失。业务专于刑事辩护、海事海商、知识产权、涉外诉讼仲裁等。  Email: lawlaw202@outlook.com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