璩助理多次跟随周律师去看守所会见被告人,发现师傅每次在问毕案情后,会问一些杂事,譬如吃的如何,有无油水;睡的如何,能否翻身?里面铺位是否有名次,有无牢头?白天做些什么,或讨论些什么?璩助理对此不以为然,说家属花钱请律师,不是让律师来问这些的。周律师笑道,这是有趣的文化?“文化,什么文化?”“囚室文化”。
周律师娓娓道来,看守所文化写的最好的是方苞的《狱中杂记》。方苞因受到戴南山案件的牵连,被关进去,观察细致,说里面”大盗积贼,杀人重囚,气杰旺”,生病的反而是“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”。里面贿赂公行。方苞很疑惑狱狱吏与犯人没有仇,为何要苛待之?“彼于刑者、缚者,非相仇也,期有得耳;果无有,终亦稍宽之,非仁术乎?”曰:“是立法以警其余,且惩后也;不如此,则人有幸心”。原来是为了立威。
现代看守所文明的多了,潜规则也还是有的,譬如有的地方管教会加犯人家属的微信,美其名是关照犯人方便,但那个资金流到何处就不知了。大将周勃说过“安知狱吏之贵乎”。接着,周律师说了几个特有的囚室文化:
第一交流经验。关押的目的,本意是不让在外重犯、逃亡、串供等,以方便办案。这是利处。弊处则是,囚友会互相讨论案件,交流经验,坏的东西也可能互相学会了。他们会讨论检察官、法官的办案风格,司法的规则,逃避责任的方法,还有律师的水平,偶尔也还会发现案件不对的地方。总体上负面交流多。
第二传递消息。看守所里面的人员杂七杂八的,进进出出。有时候出来的人会带还关在里面的人的消息。他们在囚室里面没有纸笔写字,只能强记硬背地址或电话,出来去找人。这些消息,五花八门,有的关乎案情的,有的则是私人业务。一般情况下,律师不愿意带话,因为律师有严格的职业操守,但囚友就没啥约束了。这个传递消息,有时候也会被发展为狱侦耳目文化,成为探知真实情况的方法。是一种灰色的取证。
第三口口相传的律师口碑与案源地。犯人在看守所经常交流自己的律师辩护情况,互相比较,如有辩护突破,会认为是成功律师,于是其他囚友就要家属去找该律师来为其辩护。没想到吧,囚室是案源集中地,但前提是有“辩护”成功想先例。囚友来找周律师的不少,但周律师不喜欢在一个看守所跑,往往忽略之。
第四诈骗犯现象。犯人在囚室中也有江湖地位的,当官的有钱的睡的铺位离开厕所远些。最看不起的是强奸、猥亵犯,人人得而“诛”之。而这里面最活跃的还是诈骗犯。诈骗犯会把囚友、甚至管教、律师都作为他的诈骗对象,在他们的人生观中人皆可诈。会在里面吹嘘自己有关系、可打点、弄出去,或者日后有啥发财项目等。诈骗犯以骗人为业,而一般的犯人正处在低谷期间,好像忽然抓到一根稻草。周律师在里面几次发现被告人代为囚友来法律问题,那些狡猾的囚友,诈骗犯居多。真是特有的奇观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