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古树名木承载文化。见晋祠、岱庙的千年柏树,当年的历史人物都逝去,古树还在。树犹如此,后人何以堪。见桐城中学姚鼐种下的银杏,依然枝繁叶茂,则桐城派余韵犹在。

保护古树名木,不仅是保护年老珍贵植物,也是抢救历史文化。2025年3月15日国务院的行政法规《古树名木保护条例》正式施行。条例定义了古树名木。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,不包括人工培育、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。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、文化、科学、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。禁止损害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。禁止采伐古树名木。一般不得移植古树名木,确需移植的,须经批准。违反条例,造成损失的,承担赔偿责任;违法的,给行政处罚,犯罪的,追究刑事责任。

浙江首个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,已在浙江农林大学成立。该大学还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研究院。但很遗憾,生活中,还有不法分子,为了利益,毒杀古树名木,情节严重的,已涉嫌犯罪。即触犯刑法第344条“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”:违反国家规定,非法采伐、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,或者非法收购、运输、加工、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案例一,2025年初,江西宁都法院判决:曾某等人犯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获刑两年八个月,其余三人获刑七至九个月不等。宁都有5颗樟树被毒死,树龄有310年、100多年。经查,是曾某等人为了非法获取古树木材把草甘膦灌入古樟树,造成枯死,再低价收购,高价转手。(如某颗樟树,以9000元购入,8万余元卖出),公安机构人员搜查到曾某装有草甘膦的矿泉水瓶、打孔工具等。也查到枯木去处、相关人员资金往来,侦破案件。事后,村干部表示“我们加强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,现在要是有陌生的外乡人总是围着我们村的树转悠,村民们都很警惕。”

案例二,2025年7月,贺州市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发现,新宁街的220年树龄古樟树一侧枝叶枯黄,岌岌可危。古树孔洞中,有散发刺激性气味物。遂报案。警方查明,系曾某作案。曾某认为古樟树枝叶遮挡了其房屋采光,购买了名为“环嗪酮”的有毒物质,悄悄灌注到古树根部透水排气孔中,企图毒杀根系。曾某因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,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
身边的古树名木,都是法律保护的对象,珍惜之。不要以为是无主树、或是老祖宗留下的,就可以任意妄为。
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丁金坤

丁金坤

4999篇文章 40秒前更新

上海律师。浙江建德人。士之读书治学,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,真理因得以发扬。负笈浙江林学院、华东政法学院。曾就职政府、法院,后做律师。本博客期以持平之论,匡法之得失。业务专于刑事辩护、海事海商、知识产权、涉外诉讼仲裁等。  Email: lawlaw202@outlook.com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