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读《袁崇焕集》。袁未死于疆场,而死于门户之争,可惜哉。集中奏疏,言之有物,且感情真挚。如袁崇焕之《急切事宜以图报称疏》中有“迟一日,误一日之封疆,早一日,修一日之战守”;如毛羽健上疏质袁崇焕五问中有“窃恐督师之语,非其平日胸有成竹,目无全牛,真如寇莱公之决澶渊曰‘了此不过五日’,岳武穆之讨湖湘曰‘但须少流八日’者也。”奏疏是给皇帝看的,总体是严肃,述之以理,夹以典故,又带感情,耐读。而律师的答辩书、代理词,给法官读的,亦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喜欢读贾谊、陆贽、解缙奏疏。特点是:其一、言简意赅。文言无不是逻辑清楚,层次分明。陈言务去,不像现在有的法律文书,博士买驴,绕来绕去。其二、大道理少说,个人见解多说。写文章不是给人上课,而是独抒己见,供人参考,说服别人。这点,侯方域也说过“行文之旨,全在裁制,无论细大,皆可驱遣。当其闲漫纤碎处,反宜动色而陈,凿凿娓娓,使读者见其关系,寻绎不倦。至大议论,人人能解者,不过数语发挥,便须控驭,归于含蓄。若当快意时,听其纵横,必一泻无复余地矣。”陈寅恪的论文,也是榜样,字数少,意思丰,且多创见。其三、注意语气与情感。奏疏谦恭,律师文书是建议,语气也要平缓,慢慢展开,不应给人凌驾之反感。有理不在声高嘛。毕竟是法官作判决,何必得罪之。而笔法略带情感,容易引起共鸣,如果加之以文采,让人反复读,则观点传达成功矣。当然,律师与法官,人格是平等的,只是履行职务上有所交合,不同于奏疏的君臣体,因此法律文书,毫无谄媚之意,此与奏疏最大之不同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