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购得钱穆的《中国文学论丛》,里面提到金圣叹评点水浒的故事。钱穆的老师告诉他,读水浒要看小字,小字即金圣叹的评论。金圣叹评才子古文这书,我是爱不释手的,但评水浒没有研读过,被钱穆一说,赶忙买了本金本水浒。果然,名不虚传,读了功力大增。窃以为,水浒是民间的史记,是民间文章的集大成,各种文法、笔法、章法都有,特别是鲁智深、林冲、武松、李逵的描写,栩栩如生。如果说太史公写史记,是一肚子的宿怨的话,那金圣叹评水浒也是差不多了。金圣叹自由思想独立人格,豪放不羁,其藐视正统文字,选择评水浒这本诲盗书,本身就是一个抗议,盖在封建社会,能与官府对抗,为老百姓出一口气的唯有这些梁山强人了,于是他还干脆砍去了招安情节。其实,水浒的好汉,对老百姓也好不到哪里去的,他们杀人如麻,只是与官府以毒攻毒,而引人快感吧。金圣叹很厌恶宋江,评论每每损之,我疑心是影射朱元璋。朱元璋这个头领,有盖世功业,但是非常专制,不得人心,这或是明人市民的心理。
从金圣叹的评论中,我似乎看到金庸、古龙的套路,金瓶梅的出现,以及红楼梦的章回体结构,或都受其影响。但金圣叹在当时是一个异端,是被正统者排挤的,譬如归庄就曾经专门诋毁他。金圣叹是受到李贽的影响,人性自由,不受拘束,又有杰才,而自成一体,如果从现在看,李敖与他有点像,年轻的李敖,锋芒毕露,虽千万人吾往矣,可惜老了的李敖,开始拍马屁,退回去了,而金圣叹一直坚持人格,直到哭庙被砍头,呜呼悲哉。四库全书没有收录金圣叹、郑板桥、李渔等作品,认为反正统,这恰恰反映了四库全书的局限性以及反面性,这就好像当年不提陈寅恪、梁漱溟,而他们终究流传下来一样,好的作品总会有读者,正气的人格终究会被尊重。
金圣叹是从文学角度评水浒的,而我不自觉地从法律角度看宋朝的官司。本来想写写水浒传中的法律,根据宋刑统以及现代刑法,来分析宋朝的断案,但想想也未免书生气了,因为水浒是明人写的,而且那时候皇权第一、关系横行、贿赂通行,哪来啥法律呢?最多是一些花絮段子吧,譬如宋朝死刑少,全书只看到王婆被剮,其他基本是刺配充军。刺配的待遇也不差,如果有钱,路上可以与押送的差役吃吃喝喝的。宋朝的司法权在官吏,但是孔目(类似现在检察官),权力也不小的的,上下其手,也能摆平案件,可见小吏之能量。
金圣叹是古往今来中最厉害的评论家,评的比作者还入木入骨,我估计很多作者没有想到的,金圣叹都评出来了,就好像一个素颜单纯的美女,自己不知美在何处,而专家告诉她美在眉梢、在窈窕曲线,盖金圣叹本身就是一个文学家也。金圣叹还评过西厢记,这评语我在《金圣叹文集》中找到了,但是感觉文绉绉的,不感兴趣,李渔则说这是一绝。金圣叹还准备评庄子、楚辞、离骚、杜诗等才子书,可惜被苏州府的朱国治斩首了,呜呼酷吏何其恶也。就事论事,就哭庙案而言,金圣叹起草文书,绝非死罪,而被诬为叛逆(好像是通海),这是因为金圣叹一直是官府中不喜欢的刺头也,于是找个机会把他干了。他的死,是死于自由思想独立人格也。中国历史上,除了陈寅恪,还有几个这样坚持自我的呢?中国历史上,绝大多数的才人不是为朝廷所用,就是被朝廷所弃,沉浮的背后是功名利禄以及言行不一的表里,而能抛开世俗,专于所爱的超脱者,庄子、陶渊明终究是少数,但他们的人品却是千年松柏一样傲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