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返璞归真,回炉读旧书。诸子名篇,言简意赅,意味深长,看看容易,记记容易,去写写可不容易。回想当年,摇头晃脑背了不少,大多一知半解,现在细细品味,孟子的雄辩,墨子的简约,孙子的谋略,庄子的宏肆,晏子的机智,管子的大略,味道渐渐出来了。
司马光一人手笔的《资治通鉴》醇厚灿然,非常流畅,如果说《左传》是骨感,《史记》是匀称,则《资治通鉴》是丰满了,形神俱出,是文言文的高峰。自以为,唐宋八大家遗漏了司马光,显得名不符实。
司马光在《训俭示康》中说“吾本寒家,世以清白相承。吾性不喜华靡,自为乳儿,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,辄羞赧弃去之。二十忝科名,闻喜宴独不戴花。同年曰:「君赐不可违也。」乃簪一花。平生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;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,但顺吾性而已。众人皆以奢靡为荣,吾心独以俭素为美。人皆嗤吾固陋,吾不以为病。应之曰:孔子称「与其不逊也宁固」;又曰「以约失之者鲜矣」;又曰「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」古人以俭为美德,今人乃以俭相诟病。嘻,异哉!”
可见司马光的节俭,既是天性,也是修养。不过我以为,如果富贵了,适当消费,也能拉动社会生产,施惠于人,只要是钱财来源正当就行。《中庸》的态度也是这样: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: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。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”——无论贫贱,逍遥自得。又说“ 在上位,不陵下;在下位,不援上。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侥幸。子曰:“射有似乎君子,失诸正鹄,反求诸其身”。——最重要是立身要正。
以上是物质生活,对于精神生活,则莫过于陈寅恪的“自由之思想,独立之精神”,只有独立思考,才能充分发挥个性,体现和实现自己价值。反之,随大流与世浮沉,则是一生为别人白活了。然而,现实中,又有多少人人格独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