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《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》一文,在朋友圈刷屏,我没去看,大抵以为煽情而已。近日被删,很多人来讨伐,反而引起我兴趣。找到原文,通读了一下。以为是一个三流小说,但是故意混淆为纪实,譬如开头“2019年1月8号,我接到了高中同学周有择胃癌去世的消息。”,以及其中夹杂的真实地名、公司,像个真实,故是一起无底线营销的事件。
其实,如果寒门状元,标注为小说,亦是折射社会现实。现在社会最牢不可破的社会阶层,那是门阀圈子,里面的人都是生出来或混出来,靠个人奋斗,是无济于事的,不要去抱希望。再有才华,只能孤芳自赏,再是努力,社会不会给你机会,因为阶层凝固、机会不平等。再说,读书好,本只是一技之长而已,会考试而已,不代表实际原创能力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加上是死记硬背的应试考试,状元并无多大含金量。自古以来都是如此,有几个状元青史名留的呢,文天祥而已。当然,古代的科举,还是选拔一点人才的,譬如韩愈、范仲淹都是考上的,得以晋升为上层,但现在的高考,以及毕业分配,已经几乎没有机会了。所以提到状元,读书人是百感交集,荣耀与耻辱共存。
这个事件最有意思的,不在于作者,而在于读者市场。为什么这样粗制滥造的文字,却能马上十万加的阅读量呢?因为读者的判断力与审美就在这个阶段,不愿也不会去独立思考,而对里面可以的价值观引起共鸣。咪蒙是精准营销,对路市场而已。说真的,现在的读者大多是短平快,假大空不会去看,严肃论文不会去研究,生活化的则无论真假,倒是最感兴趣。
合理的存在,存在的合理。作者与读者就是这样一个市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