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报道,一位读者2018年11月的投诉,他怀疑外卖App在“偷听”自己说话。记者耗时3个多月,通过模拟用户使用场景,对安卓手机、苹果手机、苹果平板电脑上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进行多轮测试。在随后数分钟到数小时的时间里,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%-70%。对此,饿了么和美团回应:不存在“偷听”!近日,记者更新了最新iOS版美团外卖、饿了么,它们都不再索取麦克风权限,不过安卓版里的录音权限依然存在。
报道表明,有些APP很有可能在窃听消费者的讲话,工信部门应该立即介入调查,予以处置。手机APP窃听,是一种严重侵权行为,等于在侵入手机、监控消费者的隐私,无法无天。消费者无意之间的讲话,都被监控,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,人人不安。
在法律上,APP窃听违反了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:(六)偷窥、偷拍、窃听、散布他人隐私的”,《电子商务法》第23条“电子商务经营者收集、使用其用户的个人信息,应当遵守法律、行政法规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。”《网络安全法》第22条“网络产品、服务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。网络产品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”,第27条“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、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、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;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、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、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、工具”,第41条“网络运营者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,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并经被收集者同意。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”。
由此可知,APP肆行无忌,并非无法可依,而是执法者不作为。执法者如蜡烛,不被舆论点着就不亮。当务之急该是,立即执法,查处侵犯隐私者,其次出台APP强制性标准,规范乱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