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小镇上的律师,就是住在小镇上,服务镇上市民。乡村农民。乡镇企业的律师。楼律师就是个小镇律师,在微信公众号上读过我的文章,见我在小镇旅游,就请我喝茶,探讨如何写法律小说。我看他四十多岁,高高瘦瘦,身着当地一色的夹克衫,憨厚,眼里带着迷惑,惟说起他办案时,露出闪光。他说:

小镇没有大人物,也没有大事。律师业务日常事务为主,离婚、继承、邻里纠纷、交通事故等等。熟人社会,做律师帮一方,也不能太得罪另一方。他做的最多是,根据法律的规定,去和解,当和事佬,收费低廉。镇上有几家企业,有合同纠纷,有时会请他出出场。企业经常请的是县里或市里的律师,好像看不起本镇律师,外来的和尚好念经。近年来,拆迁与处罚多,涉及到行政官司,偶尔也代理。刑事案件,他也做,因为方圆几十里内,就他去过看守所。

他的存在,就好像小镇上的诊所一样,有市场需要,有收入,过得了生活,也发不财。而律师的天生维护私权利,要与权势抗争,也让楼律师倍感吃力、尴尬。

楼律师也想出名、想发财。他研究了小镇律师的出名,大概有二种方法,一种是如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中的小镇律师,为一个为无罪的黑人辩护后,远近闻名。第二种就是如格里森姆一样,把自己的办案经历写成小说,成为畅销书作家。

于是他决心先办大案。第一个大案是一家企业的污水流入村里的池塘中,造成污染。他代表数十个村民提起群体性诉讼,要求赔偿,并采取环保措施。企业被诉后,就去找领导,说他们是镇里纳税大户,而且提供四五十个就业岗位,现在是律师挑动群众闹事。企业的法律顾问则采取分化策略,买通原告中的个别村民,给他好处,叫他录下楼律师的开会过程。楼律师束手束脚办着案,还在微博上发出新闻。结果是可想而知的,派出所来电话要他删帖,他在镇上读书的子女被骚扰。楼律师明白,这件事他完成不了,否则代价太大,不得不同妥协,象征性赔偿和解。自此以后,他也成为镇上维稳的目标。

第二个大案是,镇上看中村里土地,把半个村拆掉,低价补偿后农民后,再高价卖给商人。这样行为,农民自然不肯。就请楼律师打行政官司。楼律师接手后,千辛万苦去法院立案。法院还算好的,立案,开庭判决村民赢。可是行政官司的设置本来就是治标不治本的,赢了官司,解决不了事情,也执行不了。村民抱怨。楼律师更因为代理本案成为镇政府、土地所、村干部、开发商的公敌。已经有人来当面威胁了。楼律师为了今后的饭碗,终止维权,村民散去。楼律师悟出,律师没有权力,只有法律武器,法律不硬,权大于法,武器就无效。即使法律硬,没有全民的法律素质提高,法律还是一纸空文。不搞大案了,搞不动。就做点小案,把点滴记录下来,作为小说的素材。

他这次主要问我,如何把法律小说写的生动有趣?我推荐他斯蒂芬金的《论写作》,这本书的斯蒂芬金在车祸大难不死后完成的,把写小说的经验娓娓道来。小说三个要素,叙事、描述、情节。叙事是情节,律师办的案本身就是自带情节。描述就是场景,譬如开庭时的场面要栩栩如生、身临其境,对话可以刻画人物、推进节奏。成功的小说是把读者带入书内不能自拔。而场景的具象化、对话的精彩,容易改编成电影或短剧。谈话结束,楼律师请吃便饭,点了一个杂鱼,是小溪里的各种小鱼加上笋干。我笑说,他办的案件就是这样大杂烩,煮成一锅就是一部好小说。(楼律师的新小说,本公众号到时候会推荐)。
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丁金坤

丁金坤

5007篇文章 45秒前更新

上海律师。浙江建德人。士之读书治学,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,真理因得以发扬。负笈浙江林学院、华东政法学院。曾就职政府、法院,后做律师。本博客期以持平之论,匡法之得失。业务专于刑事辩护、海事海商、知识产权、涉外诉讼仲裁等。  Email: lawlaw202@outlook.com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