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鞭炮者,其先不知何地人也,现聚族居湘浏阳、赣萍乡。相传上古,有怪兽“年”,除夕出没,伤人害畜。爆竹受圣人之命出,舍身就义,噼里啪啦,地动山摇,“年”骇而走,民得以保,遂为习俗。自此,子孙繁衍,家谱比肩于孔子。

 

古时爆竹,皆以真竹着火爆之。南朝“正月一日,鸡鸣而起。庭前爆竹,以避山臊恶鬼。”唐代“新历才将半纸开,小庭犹聚爆竿灰”。至宋,火药发明,乃以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为之,亦改名为“编炮”。明清两代,升为“迎神”。富家鄣购千竿爆竹,付之一炬,贫家即谋食维艰,爆响数声。沿袭至今,家族繁盛,单响、二脚踢、多响,各有千秋,更有焰火,五彩斑斓。

 

鞭炮为人,忠诚厚重,无论贫富,一视同仁,强于法律。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。见火而发,无论地雷阵、冰雪天,义无反顾,绝不后退。其飞如箭,其声如雷,其死如生,身也化为碎片护泥,魂也转为硝烟空气倏尔而去。至于一不小心,伤人眼手,引燃火灾,则大抵主人之过也。红朝年代,鞭炮愈来愈响,伤人之耳,已成噪音。雾霾天气,雪上加霜。上欲禁之,民不听,盖无鞭炮无年味也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丁金坤

丁金坤

4785篇文章 58分钟前更新

上海律师。浙江建德人。士之读书治学,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,真理因得以发扬。负笈浙江林学院、华东政法学院。曾就职政府、法院,后做律师。本博客期以持平之论,匡法之得失。业务专于刑事辩护、海事海商、知识产权、涉外诉讼仲裁等。  Email:lawlaw202@outlook.com

文章